千古江山,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切风流蕴藉,终为时代的罡风吹散,我们也许回不到那古老、安静、缓慢的时代,但,在斜阳草树,寻常巷陌间,我们依然可以保留内心对那种生活方式的向往;我们仍旧可以适当放慢脚步,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逛逛博物馆,在文物中寻找、体察古人生活中的美和诗意……
如今,当我们徜徉在博物馆的展厅之中,除了仰望何朝宗的观音、林子信的器型外,放眼于默默无闻、静置于展柜,来自千百年前的一杯一盏,去寻找其点点滴滴的创作之美,这也是对抱朴守拙心灵生活的一种崇尚和回归。
德化窑陶瓷的艺术创作中,经典名作大多为宗教题材。但在明清时期,一些生活中使用的器皿、青花瓷盘的创作题材选择上,更倾向于王侯将相、才子佳人的题材,灵感来自于访友、宴饮、唱曲、赏画、读书等日常生活。也有一些创作者另辟蹊径,他们更钟意于通过刻画一个历史故事,来铺陈文人雅士的家国情怀,这种追思式的风雅,是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一种追忆与弘扬。
明代德化窑“人物纹八方斗式杯”,就形象生动地把《昭君出塞》送亲迎亲的情景再现于杯体之上。该杯八方斗形,敞口,斜壁,平底下出四曲形柱足,里外施白釉,底满釉,釉色白中微泛牙黄色。外壁人物昭君怀抱琵琶,在送亲队伍的簇拥下,胡方单脆着地,后方排列迎亲队伍状。细致入微的人物表情和情景描绘,让人如临其境。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在诗人的眼中,王昭君或许是悲伤的。但是,通过杯上送亲、迎亲的场景,我们还分明读到了王昭君的坚强。送亲、迎亲场景的背后,是她翻山越岭,千里迢迢地来到匈奴,是她为了母国,嫁给匈奴人,是她无怨无悔,给汉朝和匈奴带来的是60多年的和平。
一杯一盏,回顾历史,耳熟能详的文人雅士们就是擎着这样的器物,品茗啜汤,俯仰天地。而今虽世易时移,物是人非,凝视文物,但与他们的距离却似乎比以前更近了,因为思想境界上的差距太难弥补,器物上的接近倒成了一条捷径。数百年间,沧海桑田,制瓷技艺却从末中断,千年延续,是德化窑的幸运,更是今人的幸运。无论是否懂得欣赏,陶瓷文化一直在我们的视野之中。当我们在追思这段陶瓷历史之时,可以捧着一只来自同窑、同样精彩的器物,啜一口清茶,生发同样的悠思。时间不息,文脉不绝,盏亦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