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汉字与文物的故事(十七)——御赐宝马

本帖最后由 H.204689 于 2020-5-25 11:45 编辑

大有来头的御赐宝马

  图中的这件三彩釉陶马俑精神奕奕,张口而安详地站立在一块窄小的方板上。整只马的体形非常匀称,看起来健壮而善跑。马鬃被修整成窄长平脊,而在左边的马颈上还留下一撮三角形未剪,以便骑马的人拉援之以上马。尾巴也修剪打结成为上翘的形状。马鞍披着皱巴巴的绿毛毯,满脸胡须的马夫双手做出控驭马的样子在旁边照料着,等待主人上马。骑这匹马的人一定具有相当高的地位。

  这组马与马夫俑的尺寸高大,在同类中数一数二,一定出自大有来头的墓葬。唐代有机构专门负责官员随葬陶俑的数量与品类,不是有钱就可随意购置的。尤其是这匹马的左胸上刻勒着“飞风”两个飞舞的字。根据《旧唐书•职官志》记载,飞风、三花是御厩里头由外牧所进贡的良马标志。没有得到皇帝的恩赏,是不许拥有的。唐代的马俑出土无数,但是有刻铭的只这一件。很可能是墓主人立了大功劳,皇帝命令烧造这件有铭的陶马,以象征对他的特别赏赐。欧阳修编撰《新唐书》时把“飞风”两字写成飞凤,这件陶马可以证明他的笔误。

特别的赏赐三彩釉陶马


三彩釉白陶马与马夫俑,最高75.5厘米,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藏。唐,公元8世纪早期



飞风字样


  马的体形高大,感觉器官发达,眼睛大而位置高,视野宽阔,记忆力、判断力都强,方向感也极强,加以力大善于奔跑,是非常有用的军事牲畜。中亚人很早就懂得用马代步,中国虽然在4200年前的夏禹时代也驯服了马,但明确记载骑于马上的事例却迟至春秋时代才有。商代一座一个人与一匹马的随葬坑,出土了马鞭、弓、箭、戈、刀和马的装饰物,不见马车上常见的青铜装饰零件,被认为就是单骑的证据。甲骨文的“奇”字,很像是一个人骑在一匹马背上的样子,即“骑”字的初形,有人甚至认为商代单骑与骑射已颇为盛行。

  马要精选良种并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拉车或骑之快速奔跑。它们相当聪明,能感觉出来乘骑者的心情,尤其是单骑的时候,如果骑者犹疑不决,心存畏惧,马就会受到影响,显得较不服从,或使性子不肯跑动。骑士与马要建立相当的默契,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不但像图1-59那样要有专属的马夫,贵族们还得时时垂顾,亲自喂食,与马建立感情,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

  中国马的身高比较低矮,只堪拉曳重物,不能快速地奔跑。马一旦成为必要的军备,就不能不设法改良品种。从文献中知道中国很早就向游牧民族索求优良的马种。如西周孝王时西戎来献马,夷王时伐太原之戎而获马千匹等。最著名的是汉武帝于公元前104年,派遣大军向大宛索求种马。前后费了三年的时间和无数的生命与财物,才得到大宛种马。利用西域引进的马匹与中国的马交配,虽然也培育了不少优异的杂种马,但最好的马匹还是得从西域进口。其中最精良的就被选送到京城的御厩,充当贵族们狩猎或打马球的坐骑,或在皇家御宴或节庆的时节作为赏赐臣下的礼物。


白衣彩绘或上釉瓦陶马俑,最高55.5厘米。北魏至唐,公元6世纪早期(左),公元7世纪(右),8世纪早期(中)



白陶马,高49厘米,长46厘米,陕西省乾陵博物馆藏。唐,公元618~公元907年



蓝釉陶驴,高23.5厘米,长26.5厘米,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唐,公元618~公元907年。唐代的蓝釉俑很难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1 个回复

倒序浏览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