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与从马诸字
羊牛字正面看,馬(简作马)字侧面看。甲骨文和金文以馬眼代馬头,鬃毛背毛,双脚有蹄,尾。篆文眼变头颈,突显鬃毛,四脚,尾。隶变承袭篆文,一笔不差。牡馬曰騭(简作骘)。其字从馬陟声。陟zhì义为登高。牡馬登牝馬而交配,故名。牝馬曰騍(简作骒)。《本草纲目》径称课馬,盖谓其有产駒(简作驹)之课程欤?《月令》所说“累牛腾馬”,累者重叠也,腾者上升也,皆说交配事。 马的繁体 篆文 金文 甲骨文 骘的繁体 骒的繁体 馬以毛色命名者,青白曰驄(简作骢),谓葱色也,浅黄发白曰驃(简作骠),谓漂白也。驃若改读biāo,义则为骁勇。汉代霍去病为驃騎将军。馬毛色不纯曰驳,谓其多色交叉如爻也。交叉则不一致,互相错迕,衍生杂駁、反駁诸词。 骢 骠 驳 驾 馬颈安置枷具(轭)以便挽车,曰駕。造字馬上一加(枷),正是如此。车夫右手执绳控馬,左手挥鞭赶馬,就叫駕馭(简作驭)。馭字正是右手控馬。 驭 两馬并列,共挽一车,曰駢(简作骈)。《说文解字》释駢为“駕二馬”,即一车駕二馬。二馬并列,一左一右,步调一致,用力相当,全靠车夫控制有术。概自六朝以及初唐,文章盛行字句两两对偶成趣,如“駕二馬”一般,同时要求文字讲究音韵协和,词藻务求丰赡靓美,后世谓之駢文。例如王勃《滕王阁序》内的对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遥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文多四、六字句,所以又叫四六文,或叫駢四驪六。驪义同駢,亦二馬也。駢字并声,篆文并为二人。驪字麗声,篆文麗为二鹿。 駢(骈) 驪(骊) (文章节选自流沙河老师的《白鱼解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