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领略汉字之义,品味古文之美(三十九)——从木与非从木

本帖最后由 H.204689 于 2020-4-20 09:15 编辑

从木与非从木


今曰树,古曰木。木字象形。看篆文和甲骨文,木字上为树枝,左右分杈,中为树干,直达树顶,下为树根,藏在地下。在树根画一横是本。本就是树根,语词有根本。在树梢画一横是末。末就是树梢,语词有本末。树根和树梢的那一横并非象形,而是指给我们看:“就是此处。”

木的篆文

甲骨文

篆文本与末

未字顶上一横短,末字顶上一横长,以便互相区别。未是木上新发嫩枝。篆文未字在树梢上添画嫩枝。未,微也。微,小也。难怪幼女叫妹。嫩枝有待将来茁壮,所以孳生未来一义。甲骨文未字有两种写法:一种与篆文同;一种近似木字,但夸大了树枝部分,暗示其为新发嫩枝。先民重视树梢上的新发嫩枝,特造这个未字,因为这是他们每年春季最美味的菜品。华北乡村至今仍以椿芽、榆芽、槐芽等为菜品。你看菜这个字,拿掉草头,下面是采。采是什么?就是采撷树芽作菜。菜者采也,采树芽也,撷木未也。采字上爪下木。爪是指爪,即手,象形。蜀语“脱不了爪”也就是脱不了手。爪置木末,正是采撷树梢上的嫩芽,就是采未。嫩芽可口,造出味字。木类菜品之外,复多草类菜品,所以采加个草头造成菜字。

未的篆文

甲骨文

采的篆文

某些树上长刺,不利攀爬。特造刺字,引起注意。刺字从刀,义为刀刺。刺字左旁才是树上的刺,篆文象木刺形。树干上长刺的有皂荚树,有棘。棘是两丛木刺并立。策是竹头下面一丛木刺作声符。

朿的篆文

束字笔画稍异。我原以为其义为用绳子捆束木柴,正是《诗经》上的“绸缪束薪”。后查甲骨文,方知其不然。若仅看篆文束,其字从木从圆(圈圈就是圆字),可以解为束薪。看到金文和甲骨文,才悟到其实是用绳子束紧两头开口的橐袋,而篆文搞错了。原来束字与木无关。捆柴的捆原作困,木被围,字象形。旧时厨下烧柴,成捆买回。困难,困阵,围困,春困,诸义皆自柴捆生发出来。捆柴是今人的说法,束薪是古人的说法。语词相异,意思相同。捆即束也,柴即薪也。只是束字本义是束橐袋,原与柴薪无关。橐袋长条形状,两头开口,满盛后横置在骡马背上,俗呼驮子。还有搭在人肩上的,俗呼褡裢,亦属橐类。橐袋两头绳子捆扎,故有绳头,如金文和甲骨文所见。

束的篆文

金文

甲骨文

束字误从木,古代已如此。而现代误从木的又有术字和杀字。分说如下。

术。木字右上角加一点,原无此字。这是汉字被简化后新造的字。看了繁体和篆文,便知其字绝非从木。原来术是从繁体的術字中抠出来变形后新造的。術的本义是道路,所以字从行。道路引申出方法一义,正如英文way既是道路又是方法。夹在行字中间的那个字是声符,读shú,是秫的象形字,不含方法一义。看术字的正写,明明不是木加一点。看篆文是黏高粱(秫)肥大的穗子,下面是高粱秆和高粱叶。硬给变形为木,新造一个术字,实在无理。后人解说这个术字,执木以求,不知会闹出怎样的笑话。

术的繁体

篆文

术的正写

篆文

杀。这也是汉字被简化后新造的字。杀的繁体右旁是殳,一种兵器。杀人要用兵器嘛。左旁上面是刈,省略立刀。刈是割,割也是杀嘛。下面也是秫的象形字,也作声符。一番简化后,声符没有了,黏高粱变成木,那一点也省了。后人将以刈木解说杀字,以为就是砍树。甲骨文杀不要声符,而是豕字象形,头上一横穿过,表示用刀杀猪。其实简体字杀下面的木可以视为豕身,这样就和甲骨文接轨了。

杀的甲骨文

杀的繁体

篆文

(文章节选自流沙河老师的《白鱼解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1 个回复

倒序浏览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