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领略汉字之义,品味古文之美(三十三)——从烤人到烤肉

从烤人到烤肉


从前北京什刹海东边有一家餐厅名叫“烤肉季”,招牌齐白石写。三个大字旁边写有一段考证,可供欣赏。白石老人考证说,烤是个俗字,字书上没有。他以为应该作《周易》上“家人熇熇”的熇,又察觉词性与烤不对口(烤是动词而熇是形容词),迫不得已,勉强写了这个烤字。老人较真如孩,天性可爱。一段考证,竟成佳话。

烤真是俗字吗?窃以为烤这个动词古已有之。其字原作火旁一交,就是烤的古写。《说文解字》说是“交木然也”,但是篆文和甲骨文却不见木柴堆(交木即木柴堆)。看甲骨文明明是在烤人,怵目惊心,疑似逼供。被烤者之所以交叠着二郎腿,顺便取交声做声符罢了。火刑在欧洲中世纪流行过,是烧死,那叫焚。商朝的甲骨文卜辞里烤人总是与求雨有关系,是烤,非焚。卜辞三条译文,先卜问:“烤人有雨吗?不烤人无雨吗?”又卜问:“烤人无雨吗?”又卜问:“今日烤人有雨吗?”用烤人的仪式胁迫老天下雨,国人精通此道。少时曾见邑民曝晒木制的城隍爷,为了求雨,以救濒枯死的禾稼。亡师西戎曾讲述其家乡山西省昔年大旱,村民以量米斗满盛火药,燃香其上,然后环跪周围,呼号哀求,显示赴死决心,迫天降雨。不降,香火燃到尽头,引爆火药,大家炸死算了。读者放心,香若燃近火药,村民换插一炷就是,不会爆炸死人。三千七百年前持续大旱,商王成汤不但曝晒自身,事近火烤,还剃须剪爪,投入燎火,代替自焚。卜辞里的烤人仪式,事近残酷,终属表演。

烤的古写

篆文

甲骨文

从烤人到烤肉(明代以后方才流行今之烤字),烤的对象变了,烤的字形变了(火旁一交被人遗忘),烤的词义仍旧未变。与烤义邻近者有烘、焙、炀、燔、熹、燂、炕。

烤肉曰炙。炙,上肉下火,一看就懂是在烤肉。篆文肉象猪后腿肉之形。以此概括一切动物之肉,这就是“从一粒沙看世界”。不用这种“以偏概全”之法,字就造不出来。

炙的篆文

炙肉又叫炕肉。以火烘熟烧饼,蜀人说炕锅魁。炕非俗字,见于《说文解字》,义为以火干之,亦即烤干,或者烘熟。炕,抗也。抗,举也。肉用叉子举在火上就叫炕肉,如新疆之烤羊肉串。

与炙肉同类的有炮肉。《说文解字》:“炮,毛炙肉也。”禽兽宰杀,剖除内脏,置入调料,熛净毛羽,湿泥包裹,投火烧熟,斯为炮肉。炮字从火从包,包亦声。从包谓泥包之。《周礼》说的“毛炮之豚”就是火烧泥包的猪。泥包入火,古称“裹烧”“涂烧”,高档宴聚才有这道美食。饕餮之徒津津乐道叫花子鸡怎样好吃,那就叫炮鸡吧。据说乞丐偷鸡,湿泥包裹烧熟,剥泥便啃,既快速且鲜美,又不借用锅灶,故名叫花子鸡。今之穷奢极欲者借此以标榜“回归自然”,夫复何言!

炮的篆文

炮在这里音bāo,字从包裹得声。小心,不要读成枪炮的炮pào或炮制的炮páo。

炮肉之外,还有燔肉,那才是真高档。《说文解字》说是社稷宗庙的“火熟肉”,周朝天子以此馈赠同姓大夫。其字音fán,从火番声。字又作膰。毕竟仍是炙肉一类。燔肉赏脸,受馈赠者觉得这是高规格的政治待遇,倒不期望它如何的鲜美。讲政治嘛,哪在乎好吃不好吃。孔子在齐,“燔肉不至”,愤而走人。礼不到位,问题就上升到原则的高度了。我读小学参加县文庙的祭孔典礼,在歌生班里唱颂词,分得四两祭孔牛肉,全家欣喜。礼之用大矣哉!

燔的古写

篆文

(文章节选自流沙河老师的《白鱼解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1 个回复

倒序浏览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