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领略汉字之义,品味古文之美(二十八)——家常用水

本帖最后由 H.204689 于 2020-4-15 17:08 编辑

家常用水


古人用水清洁身体,各个部分都有专用动词。沐发,浴身,沬面,澡手,洗脚,漱口,不得混用。身体之外,浣衣,汰米,涤器,也不混用。今人厌其繁琐,一个洗字包揽完了。这是脚的胜利。从前只有脚才说洗。洗字从水先声。先,上止下儿。止是左脚。儿即人。人走先出左脚,所以先具有先前义。不过这不是先字的本义。先字原义是小儿光着脚,即跣。有了先前一义之后,原义遂隐。于是又造一个跣字,专指赤脚。洗音xiǎn,不音xǐ。音xǐ的动词是洒。在古书上,沐发,浴身,沬面,澡手,洗脚,皆可曰洒。洒是通用动词。后来洗字顶替洒字,洒字失业,改音sǎ,去洒水。洗字也赓即抢占了xǐ音。只是手脚做得不干净,有时露出原有xiǎn音,例如姓冼,在古书上本来是洗,后减一点,作冼。后人正是由此侦知洗古音xiǎn。

洗的篆文

沐、浴、沬、澡和洗一样,皆形声字。浴的甲骨文,人在皿中洗,四点代表水。皿碗古今字。碗有极大者曰监,《说文解字》释为“大盆”。这碗显然是大盆了。商王成汤有浴盆名曰盘。别以为碗和盘皆餐具,事有例外。沬的甲骨文更有趣,人跪皿前低头,一手掬水沃面。我曾目睹北人有这样洗脸的。与甲骨文稍有不同,他是俯身站着,双手捧水沃面,上下拭搓,同时喷着响鼻,愉快呻吟。洗毕方用干毛巾吸擦脸上的水。不像我们,只用毛巾就水,绞干洗脸,他继承了三千年前祖宗家法。沬面的沬音huì或wèi。《新华字典》不收此字,不知何故。沬的金文仍是人跪皿前,掬水的那只手变成爪,而且与人脱离,移到皿上去了。到了篆文,干脆放弃象意,变成从水未声,大大简化。

      

浴的篆文   

甲骨文

沬的篆文

金文

甲骨文

古人既说澡手,也说盥手。这盥字也有趣。双手之间,冲水入皿,这样洗手就像今人放水冲手。这是盥的篆文。甲骨文则伸手入皿,虽不见水而知有人在洗。盥guàn与浣huàn音相近,同语源。


盥的篆文

甲骨文

稻米做饭,无论蒸煮,先要用水淘汰泥沙。淘汰一词是从汰米来的。汰字从水大声,右旁本来是大。大古音tài,所以后人又造个太,汏就写成汰了。汰在上海口语发音近打。理发师问“汰不汰”,意思是洗不洗。外省客误听成“挞不挞”,急答不。事见侯宝林的相声。

汏的篆文

甲骨文

今人所云太好、太坏、太热、太咸、太平、太古、太子、太空、太阳、太学,本来应该用大字而音tài。例如成都古寺,本名大慈,建于唐代,老成都皆呼为tài慈寺,读的正是大的古音。幼时国文老师讲解四书,“大学之道”读作“太学之导”,亦古音也。今人说话,不必满口古音,但须知有古音存在,以利训诂。

大字派生太字,汏米写成汰米,遂有淘汰一词诞生。这个太字又与泰字纠缠不清,请以泰山取名说之。泰山应作太山,就是大山。齐鲁平原,此山为大,故名。泰太同音而不同义。《说文解字》以滑训泰。滑溜是泰本义。泰无大义,太山不能写成泰山。篆文泰字,大是声符,象水从左右两手间滑溜下去。这是象意。拱手不能留住水,终究会溜掉,所以又有通泰一义。古文泰是大下面两点,比太多一点,样子相似,被人混淆为一字。殊不知一点是主字,两点是冰字,哪能混淆。两点冰暗示地面滑溜,步行要防滑。这与本义为大为甚的太毫无关系。泰太纠缠至今,奈何不得。

泰的篆文

古文


(文章节选自流沙河老师的《白鱼解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1 个回复

倒序浏览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