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洚深浅溺
史前时代留下大洪水传说,世界各民族皆然。似乎应该有专为大洪水造的象形字,然而没有。今日所见之洪是形声字,从水共声。共字之形,一瞥便知,是左右两手在打拱。古文共字四手,两次打拱而已,仍是打拱,固无别也。共字笔画就是由古文隶变而成的。共与拱,共与供,皆为古今字。可见在洪字内,共字未参与意义,只参与声音。洪水来时,涛声honghong,故名曰洪。 共的篆文 古文 甲骨文 洪水又叫洚水。洚字从水,右旁是由高处向下走,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洚字可能是指山洪暴发,那正是由高处冲下来的。就像从天而降,够要命的。还有,降今音jiàng,古代有时音hóng。《离骚》“惟庚寅吾以降”与前句的“联皇考曰伯庸”押韵,故知降以及洚皆音hóng,与洪音同。《孟子》:“洚水者,洪水也。”《说文解字》:“洪,洚水也。”这叫同音互训。还有个泓,虽同音而不具洪水义,仅指水深。 洚的篆文 甲骨文 深在《说文解字》乃是水名,在湖南。不过也指水深。深字从水。其右旁为声符,音shēn,指洞穴之深邃。本来是个独立的字,无端被废。此字解开,上穴中又下火。揣摸其意,是火把入洞穴,方知深邃。加水旁,洞深就变成水深了。由洞深而水深,延至时间之长,曰深秋,曰年深日久。延至程度之高,曰深信,曰深谋远虑。延至色调之重,曰深蓝,曰颜色太深。延至研读之难,曰深奥,曰内容深沉。象喻之妙,无远弗届。 深的古写 篆文 与深相反是浅。浅字从水。繁体浅的右旁是二戈叠加,简体则看不出二戈叠加,但见戈上加一。戈是平头戟,可戳可劈可钩。一戈杀去,已够残损。二戈又杀,岂不弄成碎块。所以二戈叠加的戋《说文解字》训贼。贼,残贼也,就是残损,川人说的“弄烂”“斩碎”。盗物者谓之贼,那是后来的事,非其本义。东西残损成块,就变小了。水小曰浅,不但用了戋音,还用戋义。 浅的繁体 篆文 戋的繁体 甲骨文 沉没于水,造有专字,见之于甲骨文。虽然后来已不用了,淘汰出局,仍有必要在此介绍,以便读者明了文字古今兴废。其字左人右水,表示人已沉没水下,读音同溺nì。文字到了小篆,形态基本稳定,很少再作大变。可能那时已有不成文的规矩,视水右为水上。正因为如此,游流二字子在水右表示浮,而人在水左则表示沉。此字左人右水,释为人已沉没水下。古人认为右比左好,所以从右之字有佑,从左之字有差。人在水之左,当然大不妙。 㲻的篆文 甲骨文 此字不知何故终被溺字取代。溺本水名,在甘肃,即弱水。溺字借去作沉没讲,早在《孟子》《庄子》书中已是如此。令人困惑的是,排小便又借去代替尿字,音niào。借来借去,成了听用。溺既展转被借,原有水名之溺,只好以弱代之,是为弱水。 强弱二字,指弓而言。双弓并列的弜,表示此乃硬弓,旧时所谓的“双料货”,音qiāng。早在甲骨文就有弜字了。后来借用强字,双弓并列的弜便被退休。弓再强,如果你有太多“美的追求”,又在弓上雕龙刻虎,就会变成弱弓,射程大减。篆文弱的彡,俗呼为三撇,音shān,义为装饰彩绘。 篆文强 篆文弱 (文章节选自流沙河老师的《白鱼解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