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858205 于 2020-6-29 19:32 编辑  
 
中国诗画表现的空间意识  
作者:宗白华  
 
  
 
《写杜甫诗意》  
文嘉(1501—1583)册页 (上端题跋部分未复印在此) 纸本设色 宽35.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文嘉根据杜甫诗句“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画出梦似的景象。扁平的形体,抖动的轮郭线,增强了景致的世外感。图画表面看起来一片天真,其实隐藏着高度的复杂性。这种特性可以满足中国文人画家的美学理想。  
 
  
 
  
欲回天地入扁舟。 (李商隐)[唐]   大壑随阶转, 群山入户登。 (王维)[唐] 
隔窗云雾生衣上, 卷幔山泉入镜中。                (王维)   山月临窗近, 天河入户低。 (沈佺期)[唐]   山翠万重当槛出, 水光千里抱城来。 (许浑)[唐] 
 三峡江声流笔底, 六朝帆影落樽前。 山随宴坐图画出, 水作夜窗风雨来。 (米芾)[宋]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宋]   满眼长江水, 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急, 今在一窗间。 (陈简斋)[宋]   江山重复争供眼, 风雨纵横乱入楼。 (陆放翁)[宋]   水光山色与人亲。 (李清照)[宋]  
 
《求志园图》  
钱穀 1564年 纸本设色 29.8*190.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一座强调精神意蕴的园林,可以从中体会园林“旦而旭、夕而月、风于春、雪于冬”的意境。  
而明朝诗人陈眉公的含晖楼诗(咏日光)云:“朝挂扶桑枝,暮浴咸池水,灵光满大千,半在小楼里。”更能写出万物皆备于我的光明俊伟的气象。但早在这些诗人以前,晋宋的大诗人谢灵运(他是中国第一个写纯山水诗的)已经在他的《山居赋》里写出这网罗天地于门户,饮吸山川于胸怀的空间意识。 
中国诗人多爱从窗户庭阶,词人尤爱从帘、屏、栏干、镜以吐纳世界景物。我们有“天地为庐”的宇宙观。老子曰:“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庄子曰:“瞻彼阙者,虚室生白。”孔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中国这种移远就近,由近知远的空间意识,已经成为我们宇宙观的特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