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04689 发表于 2020-4-1 12:02:00

领略汉字之义,品味古文之美(四)——春 夏 秋 冬

本帖最后由 H.204689 于 2020-4-13 11:02 编辑

春夏秋冬

    华夏先民生息在地球的北温带,能感知春夏秋冬四季的明显差异。在漫长而寂寥的寒冬里,忽见河冰解冻,草木萌芽,万物苏醒,自然界的一切都动起来,生机蓬勃,就说这是春季到了。春的意思就是蠢动,于是农夫也动手春耕了。蠢字的本义是虫动,不是愚蠢。古诗云:“春动草萌芽。”看篆文春,草之下,日之上,是个屯字。屯字正是画的一茎小草(屮音cè)以其嫩芽穿透地平线冒出来。屯音chūn,也是春字的声符。篆文春变成隶书,谓之隶变。隶变后,春字上部的草和中部的屯都变形了,只有下部的日还在。甲骨文春字有许多写法,兹录其最简者。此春字左日右屯。草(艸)被拆开组装在日之上下,求美观,无深意。
(篆文春)

(金文春)

(甲骨文春)

    夏字首见金文,从日表示事属季节,正如春之从日。更早在甲骨文尚未发现夏字,不知何故。篆文夏字《说文解字》:“中国之人也。从夊,从页,从臼。臼,两手。夊,两足也。”不解释为季节之名。金文夏字有日旁,那才是表示季节的夏字。许慎说的“中国”亦即中原。夏禹治水,建立夏朝,奄有中原之地,故称中国人也。看那篆文夏字,脸部甚大(很有面子),双手插腰,两腿架叠,感觉良好。《尔雅·释诂》:“夏,大也。”扬雄调查方言,发现“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谓之夏”。至今大楼称厦,从夏得义。说者或云,夏季长养万物,所以为大,而成为夏。此说终嫌勉强扯拢。

(篆文夏)

(金文夏)

    蟋蟀年年准时鸣秋。古人闻虫声而知秋节至,上海至今呼为秋虫。请看甲骨文,头有须,背有翅,身有环节纹,明显是蟋蟀。前人认作龟字,竟不考虑头须背翅身纹非龟所有。籀文晚出,用龟替代蟋蟀,也有道理。龟古音qiū,放在右边做了声符。篆文省掉笔画繁难的龟。《说文解字》:“秋,禾谷熟也。”从火,因为古人以大火(天蝎座阿尔法星)天黑后出现于正南天作为秋季之始。甲骨文秋字本义为蟋蟀,因其鸣声qiūqiū,古人以为“其名自呼”,所以此虫名秋。今称蛐蛐,秋蛐双声可对转也。商代人所说的秋季,意思是蟋蟀的季节。

(篆文秋)

(籀文秋)

(甲骨文三个秋)

    古人认为冬是秋之延长,不宜当作一个季节看待。甲骨文和金文虽然有冬字,但作终字解。那时终字尚未造出,就借榛声表之。甲骨文和金文的冬字像两粒榛子挂在榛枝上。到了古文,嫌画两粒榛子太繁,以一横杠代之。枝间又添个日,终于成了冬季的冬。篆文枝下再添冰字,寒冷可知,也更像冬季了。



(篆文冬)

(古文冬)

(金文冬)

(甲骨文冬)
(文章节选自流沙河老师的《白鱼解字》)      

nihaolai 发表于 2022-11-13 14:36:35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领略汉字之义,品味古文之美(四)——春 夏 秋 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