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汉字之义,品味古文之美(一百)——猫科猛兽及其他
猫科猛兽及其他家貓由埃及经印度传入中国之前,《诗经》里已有貓。指的不是家貓,而是一种浅毛虎,后来呼为山貓,属于猛兽。聚讼已久,不知究为何物的豸zhì,鄙人推测就是《诗经》里的貓。看古文字,知悉这种猛兽张开大口,耸耳曲身,拖着长尾。从豸之字,有貓、豹、豺、貔、貂等,多属猛兽。推测豸属猛兽,并非瞎猜。家貓传入中国之后,夺去貓名。《诗经》里亮相的浅毛虎只好放弃貓名,改名叫豸。篆文金文甲骨文狸的繁体篆文《说文解字》无貓有貍。貍就是《诗经》里的貓,即豸。豸貍古音通,本来是一物。后世貍貓连称,皆指野貓。豹字从豸,形态似貓(浅毛虎),勺声。勺是瓢的象形字,读piáo。豹奔若飘,故名。甲骨文虎身而有圆形斑,我猜应该是金钱豹,释为豹字。篆文甲骨文豺,比狼小,比狗瘦。豺字从豸才声。木残为才,音义通柴。柴声之字多有小义。豺瘦,所谓骨瘦如豺。语同肥胖如猪,皆以动物比人。不必写成柴字,柴不存在肥瘦问题。篆文容貌的貌为何从豸?原来有两个篆文。最初没有豸旁,皃mào是双臂爬行的婴儿的面貌。篆文省去身体和下肢,突出面部。面部两眼连作一线,口鼻两耳皆省。后来添加豸旁,义转为貓科猛兽的外貌。但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偏重于指人,代替了皃字。貌的两个篆文从豸之字还值得一提的有貘。貘似猪,长鼻圆柱形,能伸能缩。为热带哺乳动物,善游泳。这和中国古代所谓的貘相去太远。《说文解字》:“貘,似熊而黄黑色。出蜀中。从豸莫声。”清代段玉裁注说:“《尔雅》谓之白豹,《山海经》谓之猛豹。今四川川东有此兽。采薪携铁饭甑入山,每为所啮。”传说此兽食铁。《诗经》里的驺虞是其别名,就是“白虎黑文,不食生物”,称为仁兽。《山海经》说“出孟山”,予以为即岷山。此兽据考证为熊貓。“不食生物”,食竹。古人观察欠精确,难免讹传。貘的篆文金文(文章节选自流沙河老师的《白鱼解字》)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