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04689 发表于 2020-5-9 16:19:19

领略汉字之义,品味古文之美(七十八)——尖锐的金属物

尖锐的金属物
釘(简作钉)还需要解释?不就是釘子吗?在《说文解字》里,釘非今之釘子,而是古之“炼饼黄金”,的确使人感到意外。古称铜为黄金(真金称为赤金)。所谓炼饼黄金乃是铜饼,即原料铜。三个甲骨文丁,第一个象铜饼之形。契刻甲骨,方形易于圆形,所以后来多刻成方形的。甲骨文里尚无金旁的釘,只有丁。到了金文,丁仍象铜饼形。但是混入了一颗尽头牙,学名智齿,亦即第三磨牙。这是恒牙中最后萌出的牙齿,表征人到成年。智齿与铜饼拉不上关系,也要取名为丁。从此成年就叫丁年,苏武留胡,“丁年奉使,皓首而归”。丁取得成年义,男成年而健者叫壮丁,不当官叫白丁。智齿根深而尖,于是形似智齿的跟着也叫丁。丁字被智齿占据后,只好分家,原先铜饼之丁改作錠(简作锭),《说文解字》的釘应该是錠。同时形似智齿的铁丁改作釘。錠釘二字分家迁走,丁只剩下空壳,编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做了十干的第四名。请看金文,下端尖细的正象智齿形,篆文丁便是缘此而生的。为了与个字区别开,篆文丁直竖不顶拢。篆文丁与个易互混,所以“目不识个字”错成“目不识丁”,成为成语,没法纠正。丁的篆文三个甲骨文三个金文箭鏃(简作镞)之字从金族声,看似明白无疑。如果追问:“族是什么呢?”回答家族、民族、种族。再问:“族字为什么从矢?”回答起来就麻烦了。怎么也想不出来族与矢有何关系,疑问由此生焉。篆文镞原来鏃是晚出字,金文和甲骨文只有族字,本义就是箭鏃。请从头细论之。先说甲骨文矢,箭鏃、箭杆、箭羽、箭括皆可指认。箭括是箭杆尾端的小凹槽,为受弓弦之处,以夹角象其形。金文矢以圆点或一横象箭羽形。篆文矢的箭括被夸大到讲不通的地步,谓之象形不如谓之写意。古书记载,矢分八种,各有用途。枉矢、絜矢可以带火发射。杀矢、鍭矢用于近射。矰矢、茀矢用于弋射。恒矢、痹矢用于散射。八种不同之矢,差异主要在箭鏃的形态上,而箭杆、箭羽、箭括有差异也不大。矢的甲骨文、金文、篆文无法表示鏃种之间有何差异,所以另造族字。甲骨文族,矢在旗下。古代军队各树其旗,以图案互相区别之。造字将矢竖在旗下,用以表示鏃种的独特性。在武器库,同种之鏃必定放置在同一处,以便取用。家族、民族、种族诸词实取喻于箭鏃分种,各鏃种皆有其独特性。当初造此族字仅指箭族。后来族被借用于家族、民族、种族后,才加金旁作鏃。鏑(简作镝)为“矢锋”,见于《说文解字》。鏑说成鏃锋更准确。鏃为箭头,镝为箭头之头。鏑字从金,啇为声符。这个啇dí字易与商混。啇字在《新华字典》作啻chì,从帝从口,为语词。啻(啇)的古义为祭祀上帝,与鏃锋无关系。但是作为鏑的声符,啻(啇)也参与意义。啻(啇)字从帝从口。可以把帝字抽出来再解剖,便得上刺二字。试将篆文上放置在篆文朿(刺)的顶上,便组合成篆文帝了。从鏑中找出帝,从帝中找出朿(刺)。朿(刺)从木,象树上长刺形。正是树刺参与了鏑字的意义,同时又提供了鏑字的读音。只是由于古今音变,刺cì鏑dí二音之间已有相当距离了。矢的篆文两个金文甲骨文族的篆文三个甲骨文镝的繁体篆文帝的篆文金文甲骨文篆文上篆文朿(刺)(文章节选自流沙河老师的《白鱼解字》)      

nihaolai 发表于 2022-11-13 13:45:49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领略汉字之义,品味古文之美(七十八)——尖锐的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