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04689 发表于 2020-5-8 19:06:14

领略汉字之义,品味古文之美(七十一)——餐具和炊具

餐具和炊具
一种大腹小口陶器名缶fǒu。篆文缶象容器形,午声。午乃夯地基的杵柱,象形。不过只是声符,午在这里并不参与意义。匋yáo是烧制缶类容器的窑,看篆文便晓得是封闭的洞穴。匋窑音同义同,一字两写而已。缶的篆文金文甲骨文篆文匋下面一件陶器是蒸饭的甑子。甑字从瓦,陶器又称瓦器。曾即甑。篆文曾,上非八,象冒气,中是窗的象形,取通气义,用在这里代表底部有七孔的陶甑,下为水沸的锅,古代叫釜,蒸气一线引上。籀文左右蒸气引上,曾下是鬲lì,形似三足鼎而足部是空的。鬲烧水沸,提供蒸气,作用与锅相同。鬲字下部象其空足而三,同上部本来是连在一起的,是为鬲腹。籀文甑太繁琐,屋上架屋,终被淘汰。甑的篆文籀文鬲最初亦陶器。篆文上下脱离,易生误会,以为三足之上为锅为盖。其实上下相连,看金文和甲骨文便明白无误了。甲骨文最明白,下有三只空足的锅便是鬲。后世有三足釜,旧时彝胞三石支起一锅,皆鬲之遗迹也。鬲的篆文金文甲骨文江浙人说的镬huò其实就是锅。锅字晚出,初非煮锅,而是车毂上的盛滑油器。镬字古老,从金,铜制,右旁乃是今之获字,作声符用。甲骨文也不是煮鸟,注意鸟下那个又字。又,右手也。表示鸟之被捉,此乃获字,也是作声符用。原来最早的镬即三足釜,也空足。空足的好处是速沸省柴。美食家说,肉骨落入空足,亦好处也。镬的繁体篆文甲骨文鼎最初亦陶器。鼎字形成时,已是青铜器。看甲骨文,有双耳,可杠抬,四足侧视而成两足。这时已是礼器,用于祭祀,平时宴享用镬方便。鼎的金文和篆文,其下非足,而是木字自上而下一劈为二,锅下要烧柴嘛。蜀人至今呼灶上半球形的深锅曰鼎锅,最得鼎之本义。鼎的篆文金文甲骨文復(简作复)的意思是来了又回去。回去就是复。军人解甲归田,今曰复员。国家回到过去的强盛叫复兴。你先打我,我再打你,谓之报复。你看我连用了四个简体复字,是吗?非也。在甲骨文复字就是这样写的。复,既是简体,又是古体。甲骨文复,从止(趾)表示回去。上面方块三叠单独读fù,作声符用。这个方块三叠经金文到篆文,成了圆饼二叠上加一横。不论方块圆饼或三或二,都是蒸屉重叠之形。此即古之鍑字,见《汉书·匈奴传》“多賚鬴鍑薪炭”之鍑。实物未曾目睹,想必形似白铁皮捶制的蒸笼吧。既是蒸屉重叠,所以复又有重复义。其理正如曾(甑)置锅上,衍出“增加”,数曾(甑)相重,衍出“層叠”。層的简体作层。复的篆文金文甲骨文
匙与匕形相似,大小不同,用处各异。古有是而无匙,是就是匙。匙即羹匙,今之汤瓢。羹匙直柄圆瓢,柄端亦有钩,可挂鼎沿上。金文柄上一只手或一横,表示手持此处。柄端一止(趾)者挂钩也。圆瓢既然为头,柄端挂钩当然该是脚了。《说文解字》以直释是,因为匙柄本来是直的嘛。是的篆文两个金文(文章节选自流沙河老师的《白鱼解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领略汉字之义,品味古文之美(七十一)——餐具和炊具